归队:内鬼暴露,英雄落泪 鲁长山终明白“最难防的就是身边人”
冰块上的婴儿顺水漂远,母亲缓缓沉入江底,鲜血染红了一片湖水。《归队》中最令人心碎的画面,却只是因为一个隐藏的背叛。
冰块上的婴儿顺水漂远,母亲缓缓沉入江底,鲜血染红了一片湖水。《归队》中最令人心碎的画面,却只是因为一个隐藏的背叛。
追到《归队》收官,心里真是堵得慌。这部剧一路走下来,没有给观众留什么童话式大团圆,反而是赤裸裸的现实写在了大结局上:六个人的抗联小队,最后只有三人活着。
2020年这部把镜头怼到饭碗、房租、办公室八卦的剧,硬是把收视率从0.6拉到破1,靠的是一张学生脸。
《飞哥大英雄》是一部扣人心弦的近代革命剧,由曾晓欣、国建勇联合执导,张建广编剧,雷佳音、刘敏、程琤等实力演员主演。该剧以独特视角展现了抗战时期一位热血青年的成长与抗争历程。
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自 9 月 1 日起,由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精心策划出品的 55 集主题精品视频集《老红军的故事》,正式在中国教育电视台、央视频等平台播出并全网上线。该视频集作为《英雄礼赞》——“老红军的故事”宣传系
前头的热身仗,乌云山阻击战、文工队的解救,都还只是铺垫。真正的硬仗,侦察科是绕不过去的。你说别的岗位苦,侦察那是拼命的活儿。要横着穿越敌军控制区,眼见耳听才是真章,偷摸听来一丝情报,都能影响一支部队的命数。但问题也扎心——中朝联军凑一起,最大槛不是枪炮,是嘴。
汤德远一出场,扛机枪的样子帅得很,弹幕都在刷“这才是抗联该有的样子”。
窑姐的孩子竟能继承抗联火种,这事儿比谍战片更离谱,却把无数东北老人听哭。
要说最近要让人熬夜冲剧、心跳加速的,非《归队》莫属。你还别不服,光看剧才播到高云虎扮叫花子混进汤德远酒楼,我这心就像坐过山车,上一秒还担心他会不会露馅,下一秒又为老排长那波操作疯狂鼓掌。咱东北土话讲,这剧情“搅咕得嘎嘎的”,搁谁都得看得心肝扑通直跳!
近些年来,讲述革命英雄故事的新革命历史剧(非史实类)大量涌现,比如《激情燃烧的岁月》(2001年)、《军歌嘹亮》(2003年)、《历史的天空》(2004年)、《亮剑》(2005年)、《潜伏》(2009年)、《追风者》(2023年)等等,引发收视热潮,已经成为当
田小贵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爬回家门时,谁能想到这就是曾经那个机灵狡黠的抗联战士?此时的他双手已被废,再也握不住枪,只能像乞丐一样向父亲讨要一口吃的。
2007年,于荣光主演的剧集《狼毒花》引发收视热潮。“狼毒花”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植物,生于海拔较高的向阳坡上,它很美但有剧毒,就像于荣光说的,狼见了都不敢碰它。而在以这种植物命名的同名电视剧中,抗日英雄主角常发就像这棵植物,用自己的烈性不羁和忠勇血性,绽放出浓烈
“鬼子杀了我们那么多人,现在打败了,枪一扔,不打了,他们凭什么不打。回家,鬼子都可以回家,可我的家呢?”当王宝强饰演的新四军战士顺溜最后崩溃着喊出这句话的时候,荧屏前的观众同样意难平。这也是无数同顺溜一样,在抗日战争中家破人亡的爱国青年的共同心声。充满人情味的
■《归队》不仅是一部抗战主旋律剧集,更是一部关于信念、生存与人性的心灵史诗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有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,那就是在逆境中坚守道德、在绝境中保持希望、在黑暗中依然有举火前行的勇气。
屏幕外的人跟着红了眼,屏幕里的人却连哭的时间都没有,他们得立刻转移,因为鬼子的枪声离营地只剩两道山梁。
在谍战剧的漫漫星河中,2025年的新作如璀璨繁星,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,重新定义了“英雄”的内涵。它们不再聚焦于波澜壮阔的宏大战争场面,而是将镜头对准那些在黑暗中潜行的个体,用微观的视角展现他们的挣扎、坚守与信仰。
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热血归途群像剧《归队》于8月25日登陆CCTV-8电视剧频道、腾讯视频。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剧目、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项目,该剧突破传统抗战剧的宏大叙事框架,以一支抗联小队从失散到重聚的生死历程为主
最近央视八套的《归队》,我跟老伙计们天天守着看,越看越入迷!本来就爱抗战题材的剧,没料到看着看着,总觉得屏幕里的演员咋这么眼熟——仔细一想,这不都是之前演《生万物》的老熟人嘛!一数下来,足足有6位,就跟在老朋友圈子里看新故事似的,又亲切又有新鲜感,今天就跟大伙
残缺的堡垒、锈迹斑斑的炮台、承载着血腥往事的旧监狱……静静地诉说着那些刻骨铭心的过往:甲午硝烟未散、日寇铁蹄已至、抗日烈火终燃,大连这片土地由此写满不屈的抗争与壮烈的牺牲。
几年前,观众还在为“手撕鬼子”“包子雷”“蔬菜雷”等等神乎其神的技能“叹为观止”,对油头粉面、假睫假体横飞的造型甚至勾腰驼背、萎靡不振的气质退避三舍,还有对夸张离谱的“飞檐走壁”故事情节大跌眼镜,总之可谓苦抗日“神剧”久矣。好在,我们现在可以《归队》了!